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378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694篇
海洋学   207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6篇
  1934年   5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0 毫秒
991.
王春云  任国浩 《矿物学报》1989,9(4):315-321
通过对龙溪软玉中矿物纤维所进行的电子衍射研究,发现了透闪石针状晶体中存在众多(010)多链层错,透闪石和滑石以(010)为晶界面形成连生,以及滑石晶体呈纤维状存在;探讨了透闪石退变质为滑石的反应运动学和反应动力学机制;提出了拓扑定向反应系列的理论。  相似文献   
992.
东北地区冷夏、热夏长期预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使用1951—1978年北半球海平面气压、500毫巴、100毫巴月平均环流资料和太乎洋海水表面温度资料,讨论了形成我国东北地区冷夏、热夏的环流和海温特征及其演变,得出了一些制作长期天气予报的着眼点和予报工具。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虹螺山一带酸性花岗岩类副矿物的研究,获得了一些岩体含钼性的矿物学标志。 区内含钼岩体最典型的副矿物组合是黄铜矿-锆石-金红石(白钛石)-辉钼矿型或硫化矿物-辉钼矿-锆石-磷灰石型。这种组合类型以含磁铁矿极微,且赤铁矿量大于磁铁矿,钛矿物中出现大凰白钛石或金红石,辉钼矿、黄铜矿等硫化矿物增多为其特征。含矿岩体副矿物明显具有多期性和多世代性。在形态上普遍成破碎颗粒状,特别是当锆石出现扁板晶、歪晶等形态时,对区内寻找钼矿具有标志意义。副矿物中钼浓度显著增高是岩体含钼性的微量元素标志,早期晶出的锆石等副矿物食钼较高,标示岩体有钼成矿的可能性,而辉钼矿的大量出现或其他金属硫化物含钼较高则可视为钼成矿的直接标志。含矿岩体和非含矿岩体中磁铁矿、磷灰石晶胞参数有规律性地变化,也是岩体含钼性的一种矿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994.
黄铁矿晶胞参数计算及某些杂质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不同成因黄铁矿的微量元素分析、晶胞参数以及其他物理性质为基础,得出含钴镍黄铁矿的晶胞参数公式:a=5.4175+0.00124X+0.00271Y(X和Y分别代表CoS_2、NiS_2的摩尔百分数)。本文也考虑了As置换对黄铁矿晶胞参数的影响。根据我国207个黄铁矿的不同成因和化学分析结果,可以将它们分别归于16种矿床类型,其中钴黄铁矿仅产于沉积变质似层状铜矿床、沉积变质富铁矿中铜钴硫化物矿床以及某些富钴矽卡岩铁矿。指出与不同岩体(如S型。I型)有关的黄铁矿,以及不同变质作用(如有深部热卤水参与的沉积变质、区域变质)、火山作用有关的黄铁矿杂质元素标型特征的差异,并指出Se含量与S/Se对于区分岩浆热液矿床与沉积岩、层控Pb-Zn矿、卡林型金矿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作者对1986年4月15日降落在我国湖北省随州市淅河镇的陨石雨进行了光学性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化学全分析;全岩稀土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X射线单晶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穆斯堡尔谱、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综合分析表明,主要组成矿物为贵橄榄石(Fa≈24),古铜辉石(Fs≈27),斜长石、白磷钙矿、磁黄铁矿、陨硫铁,镍纹石、铁纹石、铬铁矿和钛铁矿。已发现的最大球粒直径7.1mm,U—Pb等时线年龄为3.82±0.085×10~9年。  相似文献   
996.
The NaCl-H_2O binary system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solutions coexisting with ores. Observation ofsaturated solutions of NaCl-H_2O by using the method of hydrothermal diamond anvil cell (HDAC) is a new approach tothe study of ore-forming fluids. The salinities of NaCl-H_2O solutions in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are in a range of 32-55%. The observed temperature range is 25℃-850℃, and the pressure range 1 atm-10 kb. In this temperature-pressure range, the supercritical single phase, two phases (L,V) close to the critical state and two-phased (L+V) immis-cible region were observed. And for the salinity of 35% the two phase L+V immiscible region of NaCl-H_2O solutionwas observed in a range of 253-720℃. Another temperature range, 400-817℃, was observed for the immiscible two-phased region of 50% salinity solution. In the high-temperature part of the two-phased immiscible region, the phase na-ture is very unstable. A "critical phenomenon" was observed when the heating path was very close to the critical state.It is possible to observe a 'critical phenomenon': an "explosion" occurred almost constantly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liquid and vapour and the interface is rather obscure. A continuous transition between phases L and V could be foundin the immiscible L+V phase while heating continuously. Moreover, as the NaCl-H_2O solution was separated into liq-uid and vapour phases, static charges surrounding each vapour bubble could be seen, and these bubbles were attractedtogether by the static charges to form a special solution structure. Besides, critical states of different salinities of NaCl-H_2O were observ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properties of the fluids occurring in the rocks in the earth interior, the origin ofore-bearing fluid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upercritical fluid with respect to the ore formati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sa-linity data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minerals of ore deposits with observations of NaCl-H_2O under HDAC in theconditions of high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combined with further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ore-formation condi-tions would explain in depth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or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997.
吉林省伊通地堑莫里青断陷水下扇沉积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伊通地堑位于吉林省中部,属佳-伊地堑的南段,是郯庐断裂带的北延部分,其西北缘为主控断裂,而东南缘为补偿极性断层。主控深大断裂和狭长的盆地分布使得该地堑的构造和沉积比较复杂,发育有多个小的断陷盆地。莫里青断陷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含油气二级断陷盆地,其沉积盖层主要为古近系,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水下扇沉积体系,油气主要分布在双阳组不同的沉积体系中。本文重点描述了水下扇在岩芯上、测井曲线上、地震剖面上的特征。水下扇和扇三角洲在岩相组合、测井曲线特征和地震反射结构上均有较大的区别。水下扇的内扇、中扇和外扇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平面上分布有很大变化,而西北边缘的扇三角洲一直保持不变。本区水下扇的形成与构造、物源和湖平面变化等因素有关。控盆断裂的长期活动使得在双二段时期发育大量的水下扇,而物源供给规模决定着水下扇的时空分布形态,直接物源形成的扇体规模较大,间接物源形成的扇体较小。  相似文献   
998.
中新生代辽河盆地区域应力场变化及其成因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新生代辽河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受控于多期区域应力场变化。对构造现象、火山活动、层序充填型式等多种实际资料的分析表明:辽河盆地经历了侏罗纪末-白垩纪早期、古新世中后期、始新世中后期、中新世等右旋张扭应力场作用阶段,以及白垩纪晚期-古新世初期、始新世早中期、渐新世、上新世以来等左旋压扭应力场作用阶段。区域应力场变化可以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引起的岩石圈板块活动及触发的深部过程来解释,亦与先期构造形迹和盆地边界条件有关。不同区域应力场的转化不仅导致了盆地演化的旋回性,也为辽河盆地及其邻区中新生代多套含油气层系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99.
1906年新疆玛纳斯大震区的多层次逆冲构造与深部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天山北麓 190 6年玛纳斯 7 7级地震区的浅层地震探测资料、石油地震反射剖面、二维电性结构剖面、深地震反射剖面的研究 ,发现玛纳斯地震区多层次活动构造系统的根带 ,它通过脆 -韧转换带与天山活动构造块体内上地壳中的低速、高导层连为一体。低速、高导层可能是天山地壳内正在活动的韧性剪切带 ,而齐古逆断裂 -褶皱带下的脆 -韧转换带是连接深部活动韧性剪切带与地壳浅部脆性破裂的枢纽 ,也是现今孕育和发生大地震的重要构造部位。 190 6年玛纳斯地震发生在脆韧转换带的底部 ,地震区的活动逆断裂和褶皱只是部分记录了深部韧性剪切带活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00.
位于大庆中央拗陷区腹部的杜101井,在1700余米井下,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腕足类等多门类化石,经研究确认:腕足动物群属于天山-兴安沉积区早二叠世广泛分布的北山类群。从而肯定了大庆探区大面积中新生界之下存在正常沉积的海相下二叠统,说明松辽盆地北部盆地的基底为海西期浅层褶皱基底。这一发现不仅对松辽盆地二叠纪构造与生物古地理变迁机制等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大庆探区开展深部油气勘探,寻找新的油气接替层位提供了实际依据,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